• 学校简介
    中国高等农业教育起点之一。学校前身是清朝光绪年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8年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几经演变,1952年,武汉大学农学院和湖北农学院的全部系科以及中山大学等6所综合性大学农学院的部分系科组建成立华中农学院。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大学,直属农业部。1985年,更名为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由农业部划转教育部直属领导。2005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2017年,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详细]

    历史沿革
    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大学,直属农业部。1985年,更名为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由农业部划转教育部直属领导。2005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2017年,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详细]

    学校章程
    学校弘扬百余年历史积淀的厚重文化,秉承以“勤读力耕、立己达人”为核心的华农精神,坚持“手脑并用、知行合一”的育人传统,践行“育人为本、崇尚学术”的办学理念,遵循“团结、勤俭、求是、奋进”的优良校风,坚守“不张扬、不浮躁、不盲从”的华农品格,彰显“现代生物科技、信息科技、工程科技与传统农科紧密结合、互促共进,培养创新人才”的办学特色。[详细]

    学校领导
    学校前身是清朝光绪年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8年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几经演变,1952年,武汉大学农学院和湖北农学院的全部系科以及中山大学等6所综合性大学农学院的部分系科组建成立华中农学院。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大学,直属农业部。[详细]

    组织机构
    学校前身是清朝光绪年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8年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几经演变,1952年,武汉大学农学院和湖北农学院的全部系科以及中山大学等6所综合性大学农学院的部分系科组建成立华中农学院。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大学,直属农业部。[详细]

    信息公开
    [详细]

  • 本科生教育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致力于培养符合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勤奋务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创新能力强,善于沟通交流,具有社会责任感、全球胜任力和领导力,能秉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领未来发展的卓越人才。坚持价值引领,深化“五育融通”,着力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爱国主义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坚持通专融合,注重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为目标的全人教育,加强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深度融通,促进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内在联通,构建通专融合课程体系。[详细]

    研究生教育
    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953年,经历了起步、稳步发展、快速发展,进入到当前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阶段,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个农学博士,第一个果树学博士。一甲子筚路蓝缕,半世纪砥砺前行,经过几代人不懈地努力,我校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42000余名高层次人才。[详细]

    国际生教育
    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可以追溯到1960年。2003年,成为“高层次专家培养高学历留学生”全国首批试点单位。我校坚持“质量优先、优化结构、特色发展”的原则,主要围绕作物学、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优势特色学科招收培养高层次来华留学生。我校来华留学生以学历生为主,其中博士生约占70%,硕士生约占30%。目前,有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名留学生在我校求学深造。[详细]

    继续教育
    华中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办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最初以开办政府管理部门的短期培训班为主。1960年,学校成立函授部,开启了学校高等农业函授学历教育办学历史,函授学历教育和干部培训得到迅速发展。1983年,学校获批成立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华中农学院分院。学院先后获批“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全国水产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基地”“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湖北省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等各类培训基地10余个。[详细]

  • 科学研究
    学校科研工作最新进展[详细]

    学科建设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依托传统优势农科,理农结合培植发展生命科学,通过交叉培植、整合集成、发展巩固、带动提升,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提升传统农科。经过40多年艰苦奋斗,形成了以农科为优势,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工、文、法、经、管、艺等多学科相协调,学科优势特色明显,新兴与传统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格局。[详细]

    学术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科发院期刊中心2019年5月成立,负责《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养殖与饲料》《湖北风景园林》等中文期刊、英文期刊Animal Diseases的编辑出版管理工作以及指导服务Crop and Environment 和Molecular Breeding出版工作。[详细]

    社会服务
    农,天下之大本也;中国,农之大国也。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华中农业大学作为全国农业高等教育的重点学校,自创立以来,全校师生秉承"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优良传统,“兴学、富国、利农”的价值追求,自觉肩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使命,历经百二十年而弦歌不辍。[详细]

  • 本科生招生
    华中农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2005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2017年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经过长期发展,学校已形成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特色,农、理、工、文、法、经、管、艺多学科专业综合发展的格局。学校现有64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31个省(市、区)招收普通本科生4900名,包括普通本科、艺术类、高校专项计划、国家专项计划、少数民族预科班、内地新疆班、内地西藏班等招生类型。[详细]

    研究生招生
    学校研究生教育始于1953年,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高校。学校在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具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兽医博士、生物与医药博士);在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具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具有农业、兽医、风景园林、工商管理、社会工作、公共管理、林业、应用统计、翻译、机械、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法律、新闻与传播、电子信息、会计等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授权资格。[详细]

    留学生招生
    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可以追溯到1960年。2003年,成为“高层次专家培养高学历留学生”全国首批试点单位。国际学生登录以下系统可以进行报名申请、结果查询和在校信息查询等。[详细]

    继续教育
    华中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办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最初以开办政府管理部门的短期培训班为主。1960年,学校成立函授部,开办农学、牧医两个专业的大专函授班,开启了学校高等农业函授学历教育办学历史,函授学历教育和干部培训得到迅速发展。1965年,学校在籍函授学历教育学生达到1700余人。“文革”期间,学校函授学历教育仅保留部分短训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校成人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恢复和迅速发展。[详细]

    本科生就业
    华中农业大学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是学校专门负责全日制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机构,致力于为在校生、校友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的指导、咨询与服务,内容包括就业创业与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就业创业能力辅导培训与活动实施、职业咨询与就业派遣服务、就业市场培育拓展与校园招聘组织实施等。[详细]

    研究生就业
    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就业指导中心是学校负责全日制硕士、博士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机构,本着搭建平台、服务学生、促进就业的工作理念,利用校内外各类资源,积极联络用人单位,开展就业指导,开拓就业市场,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引导毕业生就业创业,为我校学生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提供专门指导和优质高效服务。在指导中心和学院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输送的毕业生得到了各行各业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详细]

  • 科技合作
    与120多个国外(境外)科研机构和高校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科研合作网络,开展实质性的国际(地区)合作研究与交流。 现拥有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4个,其中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国际联合研究中心4个,农业农村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个,湖北省科技厅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重点专项”项目13项,NSFC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44项,湖北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9项,主要合作的国别或地区是美国、欧盟、新西兰、英国、德国、日本、荷兰、比利时、以色列、埃及等。[详细]

    国际合作
    与120多个国外(境外)科研机构和高校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科研合作网络,开展实质性的国际(地区)合作研究与交流。 现拥有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4个,其中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国际联合研究中心4个,农业农村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个,湖北省科技厅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重点专项”项目13项,NSFC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44项,湖北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9项,主要合作的国别或地区是美国、欧盟、新西兰、英国、德国、日本、荷兰、比利时、以色列、埃及等。[详细]

  • 校园风光
    校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主城区,坐拥狮子山,三面环湖,拥有5平方公里山水校园,9公里浪漫湖岸线,10公里“林中路”,6.6公里湖光绿道,环境幽雅,风景秀丽,景面文心、情境交融的校园风貌引人入胜。[详细]

    校园生活
    学校社团文化丰富多彩,已建立了90余个社团。学校有丰富的科普、体育、文化场馆设施,以及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大学生活动中心是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身心发展、素质拓展、职业导航、文艺娱乐等职能。。[详细]

    校园地图
    校园地图提供了详细的导览,帮助学生找到各个建筑、设施和景点。无论是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还是餐厅,地图上都标注了具体位置,并附有清晰的路径指引。[详细]

    实用信息
    我校共有校园观光车15辆,分为两条线路,按照行业标准和相关法规进行规范化运营,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便捷的校内交通服务工作。[详细]

荧光跑、首映礼……高校毕业季燃起青春“仪式感”

时间:2024-06-17 来源:湖北日报

分享


6月15日晚,“毕业在武汉”主题灯光秀点亮武汉两江四岸高楼,在毕业季为在汉学子们献上一场特殊的“毕业典礼”。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宇欣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歆 田佩雯

舞狮队伍生龙活虎、体操表演身姿矫健、动感舞姿展现昂扬姿态……6月16日晚,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梦起桂子山·携爱赴山海”2024年毕业晚会,用一场精彩纷呈的青春盛宴,送别桂子山上的毕业学子。

连日来,我省高校举办丰富多彩的毕业季活动,向毕业生送去毕业祝福,鼓励毕业生们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新的人生篇章。

用舞台和奔跑与母校惜别

进入毕业季,莘莘学子即将怀揣梦想走向人生新舞台,他们在毕业歌会上唱响青春之歌,跟母校作最深情的道别。

6月13日晚,喻家山下的醉晚亭上,华中科技大学用一场绵延30年的毕业音乐会,为2024年毕业生送行。

古筝五重奏《高山流水》、竹笛齐奏《西湖春晓》、扬琴二重奏《洪湖水浪打浪》……当晚的醉晚亭边,琴瑟和鸣、箫鼓喧空,直径8米的“超级月亮”倒映在水中,配合美轮美奂的声光舞美,呈现出诗情画意的中华传统艺术之美。悠扬的声乐、民乐、弦乐表演轮番上演,为观众带来一场流光溢彩的视听盛宴。

今年是华中科技大学“醉晚亭”大型器乐欣赏晚会举办30周年。该校船海学院院长李威介绍,今年的晚会还邀请了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兄弟高校的艺术团体来校表演,节目以古筝、琵琶、扬琴等传统器乐为主,结合长笛、铜管等西洋乐器合奏的节目形式,在毕业临别之际,让毕业同学们畅叙幽情,尽享醉晚之乐。

6月15日晚,华中农业大学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荧光跑送别毕业生。当晚,毕业生们或手持荧光棒,或戴上荧光手环,在熟悉的校园中挥洒汗水,重温校园时光。荧光跑后,毕业生们随即投入一场狂欢“水仗”,手持水枪追逐嬉戏,用水花绽放祝福,在清凉中互道毕业快乐。

不少高校用美食送别毕业生,在舌尖上凝聚浓浓毕业情。在我国北方有“上车饺子下车面”的习俗,武汉科技大学开展“一碗饺子送骄子”毕业季活动,用热气腾腾的饺子,为离校在即的毕业生送上暖心祝福。武汉轻工大学举办2024届毕业生集体生日会,为该校365名6月出生的毕业生举行了一个特别的生日,师生代表共唱生日歌,并一起切生日蛋糕。“第一次和这么多老师和同学一起过生日,这将会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个生日。”该校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毕业生郝聪颖激动地说。

毕业作品亮相电影院和商场

毕业季的主题除了告别,还有大学四年学习成果的检验。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观察到,不少投入大量精力完成的毕业作品,从课堂走向了校外,在电影院、商场、展厅接受市场“检阅”。

6月14日,武商梦时代电影院举办了一场特别的“首映礼”,放映的影片不是商业电影,而是两部毕业生原创电影短片《修仙传》和《利维坦》。两部短片均由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成龙影视传媒学院2024届毕业生制作。

不少参与拍摄的毕业生坦言,完整参与电影拍摄,才切身感受到电影制作的不易,演员挑选、现场调度、前期勘景、后期制作等工作,都需要团队协作配合完成。完成《修仙传》的监制工作后,毕业生司奇奇感到十分自豪:“一部片子从筹备到制作完成是一个很辛苦的过程,能参与其中,我感到很有收获。”

据悉,该校组织学生毕业作品走进电影院,目的在于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促进高校和业界的互动和交流。此外,武汉传媒学院中文系2024届本科毕业作品展在武汉K11 Select商场展出,作品展主题是“楚韵”,毕业生原创的网络文学、儿童文学、乡土文学等作品直面社会,接受公众检阅,吸引了众多市民围观、翻阅。

同时,不少高校在校内组织毕业作品展,展示毕业生们的求学成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韩新媒体学院举办“绘光·拾影”作品展,收录了电影学和动画两个专业共78部优秀作品,包括动画短片、三维模型设计、概念设计、插画、绘本、动漫衍生品、优秀艺术短片等。湖北美术学院2024届本科生毕业作品展以“生成”为主题,展出来自32个本科专业方向的1694名应届本科毕业生的1584件(套)毕业作品,用青春的色彩编织出学子们求学四年的成长与蜕变。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