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简介
    中国高等农业教育起点之一。学校前身是清朝光绪年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8年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几经演变,1952年,武汉大学农学院和湖北农学院的全部系科以及中山大学等6所综合性大学农学院的部分系科组建成立华中农学院。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大学,直属农业部。1985年,更名为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由农业部划转教育部直属领导。2005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2017年,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详细]

    历史沿革
    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大学,直属农业部。1985年,更名为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由农业部划转教育部直属领导。2005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2017年,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详细]

    学校章程
    学校弘扬百余年历史积淀的厚重文化,秉承以“勤读力耕、立己达人”为核心的华农精神,坚持“手脑并用、知行合一”的育人传统,践行“育人为本、崇尚学术”的办学理念,遵循“团结、勤俭、求是、奋进”的优良校风,坚守“不张扬、不浮躁、不盲从”的华农品格,彰显“现代生物科技、信息科技、工程科技与传统农科紧密结合、互促共进,培养创新人才”的办学特色。[详细]

    学校领导
    学校前身是清朝光绪年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8年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几经演变,1952年,武汉大学农学院和湖北农学院的全部系科以及中山大学等6所综合性大学农学院的部分系科组建成立华中农学院。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大学,直属农业部。[详细]

    组织机构
    学校前身是清朝光绪年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8年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几经演变,1952年,武汉大学农学院和湖北农学院的全部系科以及中山大学等6所综合性大学农学院的部分系科组建成立华中农学院。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大学,直属农业部。[详细]

    信息公开
    [详细]

  • 本科生教育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致力于培养符合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勤奋务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创新能力强,善于沟通交流,具有社会责任感、全球胜任力和领导力,能秉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领未来发展的卓越人才。坚持价值引领,深化“五育融通”,着力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爱国主义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坚持通专融合,注重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为目标的全人教育,加强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深度融通,促进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内在联通,构建通专融合课程体系。[详细]

    研究生教育
    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953年,经历了起步、稳步发展、快速发展,进入到当前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阶段,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个农学博士,第一个果树学博士。一甲子筚路蓝缕,半世纪砥砺前行,经过几代人不懈地努力,我校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42000余名高层次人才。[详细]

    国际生教育
    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可以追溯到1960年。2003年,成为“高层次专家培养高学历留学生”全国首批试点单位。我校坚持“质量优先、优化结构、特色发展”的原则,主要围绕作物学、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优势特色学科招收培养高层次来华留学生。我校来华留学生以学历生为主,其中博士生约占70%,硕士生约占30%。目前,有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名留学生在我校求学深造。[详细]

    继续教育
    华中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办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最初以开办政府管理部门的短期培训班为主。1960年,学校成立函授部,开启了学校高等农业函授学历教育办学历史,函授学历教育和干部培训得到迅速发展。1983年,学校获批成立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华中农学院分院。学院先后获批“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全国水产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基地”“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湖北省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等各类培训基地10余个。[详细]

  • 科学研究
    学校科研工作最新进展[详细]

    学科建设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依托传统优势农科,理农结合培植发展生命科学,通过交叉培植、整合集成、发展巩固、带动提升,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提升传统农科。经过40多年艰苦奋斗,形成了以农科为优势,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工、文、法、经、管、艺等多学科相协调,学科优势特色明显,新兴与传统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格局。[详细]

    学术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科发院期刊中心2019年5月成立,负责《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养殖与饲料》《湖北风景园林》等中文期刊、英文期刊Animal Diseases的编辑出版管理工作以及指导服务Crop and Environment 和Molecular Breeding出版工作。[详细]

    社会服务
    农,天下之大本也;中国,农之大国也。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华中农业大学作为全国农业高等教育的重点学校,自创立以来,全校师生秉承"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优良传统,“兴学、富国、利农”的价值追求,自觉肩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使命,历经百二十年而弦歌不辍。[详细]

  • 本科生招生
    华中农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2005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2017年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经过长期发展,学校已形成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特色,农、理、工、文、法、经、管、艺多学科专业综合发展的格局。学校现有64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31个省(市、区)招收普通本科生4900名,包括普通本科、艺术类、高校专项计划、国家专项计划、少数民族预科班、内地新疆班、内地西藏班等招生类型。[详细]

    研究生招生
    学校研究生教育始于1953年,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高校。学校在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具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兽医博士、生物与医药博士);在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具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具有农业、兽医、风景园林、工商管理、社会工作、公共管理、林业、应用统计、翻译、机械、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法律、新闻与传播、电子信息、会计等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授权资格。[详细]

    留学生招生
    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可以追溯到1960年。2003年,成为“高层次专家培养高学历留学生”全国首批试点单位。国际学生登录以下系统可以进行报名申请、结果查询和在校信息查询等。[详细]

    继续教育
    华中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办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最初以开办政府管理部门的短期培训班为主。1960年,学校成立函授部,开办农学、牧医两个专业的大专函授班,开启了学校高等农业函授学历教育办学历史,函授学历教育和干部培训得到迅速发展。1965年,学校在籍函授学历教育学生达到1700余人。“文革”期间,学校函授学历教育仅保留部分短训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校成人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恢复和迅速发展。[详细]

    本科生就业
    华中农业大学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是学校专门负责全日制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机构,致力于为在校生、校友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的指导、咨询与服务,内容包括就业创业与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就业创业能力辅导培训与活动实施、职业咨询与就业派遣服务、就业市场培育拓展与校园招聘组织实施等。[详细]

    研究生就业
    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就业指导中心是学校负责全日制硕士、博士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机构,本着搭建平台、服务学生、促进就业的工作理念,利用校内外各类资源,积极联络用人单位,开展就业指导,开拓就业市场,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引导毕业生就业创业,为我校学生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提供专门指导和优质高效服务。在指导中心和学院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输送的毕业生得到了各行各业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详细]

  • 科技合作
    与120多个国外(境外)科研机构和高校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科研合作网络,开展实质性的国际(地区)合作研究与交流。 现拥有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4个,其中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国际联合研究中心4个,农业农村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个,湖北省科技厅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重点专项”项目13项,NSFC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44项,湖北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9项,主要合作的国别或地区是美国、欧盟、新西兰、英国、德国、日本、荷兰、比利时、以色列、埃及等。[详细]

    国际合作
    与120多个国外(境外)科研机构和高校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科研合作网络,开展实质性的国际(地区)合作研究与交流。 现拥有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4个,其中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国际联合研究中心4个,农业农村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个,湖北省科技厅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重点专项”项目13项,NSFC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44项,湖北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9项,主要合作的国别或地区是美国、欧盟、新西兰、英国、德国、日本、荷兰、比利时、以色列、埃及等。[详细]

  • 校园风光
    校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主城区,坐拥狮子山,三面环湖,拥有5平方公里山水校园,9公里浪漫湖岸线,10公里“林中路”,6.6公里湖光绿道,环境幽雅,风景秀丽,景面文心、情境交融的校园风貌引人入胜。[详细]

    校园生活
    学校社团文化丰富多彩,已建立了90余个社团。学校有丰富的科普、体育、文化场馆设施,以及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大学生活动中心是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身心发展、素质拓展、职业导航、文艺娱乐等职能。。[详细]

    校园地图
    校园地图提供了详细的导览,帮助学生找到各个建筑、设施和景点。无论是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还是餐厅,地图上都标注了具体位置,并附有清晰的路径指引。[详细]

    实用信息
    我校共有校园观光车15辆,分为两条线路,按照行业标准和相关法规进行规范化运营,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便捷的校内交通服务工作。[详细]

助力农机上山岗

时间:2024-04-02 来源:央视网

分享


搜狗截图24年04月02日2329_1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春暖花开,全国各地春耕备耕正在火热进行。在华北、关中、长江中下游等地区的平原上,随处可见大型农机在田野里忙碌的机械化春耕场景。但是,我国的耕地还有超过三分之一不是在平原上,而是在丘陵山区。这面积将近7亿亩的丘陵山区的耕地,机械化发展明显滞后于平原地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20个百分点。针对丘陵山区农机装备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各地有些什么办法呢?

丘陵山区地形复杂,在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研发适用的新农机,同时,也要解决和农机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否则,农机研发出来了也会难以被农户接受,难以真正落地应用。湖北秭归县就面临着这个问题。

秭归县是著名的中国脐橙产区,柑橘种植面积40万亩,是当地最大的农业支柱产业。不过,这里是丘陵山地,每到收获季,全靠人力肩挑背扛,不仅成本高,而且效率很低。

为解决这个问题,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李善军教授团队着手研发专门适用于丘陵山区的轨道运输机,用于运输农产品、农机具等。不过,最初研发团队只局限在校园的试验田里,设计的一款自认为稳定性较好的双轨式果园运输机,却被老百姓诟病,没人愿意使用。

国家现代农业(柑橘)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李善军:“当时我们采用的是人开的方案,陡的地方有49度,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为我们是在学校里做的试验,学校里是平地,是一个理想状况,但是实际到果园里去完全变了。”

研发失败后,李善军带着团队去果园不断观察、搜集果农的意见反馈,经过反复试验和改进,一款轨道运输机终于得到了农户们的认可。虽然试用效果不错,这款运输机在推广中还是碰到了不少困难。

湖北秭归县水田坝乡龙口村村民胡林:“一直在观望,因为这个东西前期没用过,万一到手里不会用,不可能天天请技术人员来弄,万一装了废了也是几万块钱的投资。”

胡林家里种了十亩果树,他没有装轨道运输机,除了怕不会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家的果园离公路比较远,要铺设轨道运输机的轨道,需要穿过另外几家农户的果园,这就得砍伐一些树,而果农都不愿意砍树。

胡林跟另外四户人家不断沟通,最终在路线选择上达成一致,涉及自家果园的小树,各家自行承担损失。有一棵实在避不开的一棵大树,其他四户每户掏了两百块钱作为补偿。最终轨道铺装了216米,加上两个车头,一共要花49000多元。

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和当地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这款新型轨道运输车,国家和省里单轨每米补贴40元,机头每台补贴3000元,县里再给予总价20%的补贴。

湖北秭归县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主任韩庆忠:“只要符合整体安装,在安全选址的基础上验收合格的应装尽装、应报尽报、应补尽补。我们也召开了会议,到现场去看,加上相关政策引导,就逐步扩展开了。”

最终,胡林和另外四家共同购买了运输机和轨道,政府补贴了17000元,剩下的30000多元五家平摊,平均每家掏了6000来元。五家共用这个新机械,各家的运输效率都提高了。就像胡林的情况一样,丘陵山区的农机在推广中有着各种具体困难。农机要做成什么样,怎样才能因地制宜、灵活应用推广呢?研发团队也一直在思考。

李善军:“基本的思路是我们把轨道建设作为农田或者果园的基本建设,由村集体或者用政策来推动它,铺到每一个果园的田间地头,然后每家每户配一个机头就行了。我们现在重点研究方便转运的机头,再一个机头方便拆卸,容易从轨道上拿下来,从果园方便运回家。”

在各方努力下,目前,秭归全县安装这款轨道运输机的果园已经近60000亩,大幅提高了运输效率,保证了果品的质量。

现在,研发团队根据不同地域特点,制定出多套不同的设计方案,研发了柴油机、汽油机、蓄电池供电、轨道供电等多种动力型式,目前已经在全国各地应用40000台套,轨道总长度达到800万米。

我国的丘陵山区耕地主要分布在18个省份,涉及1430个县市区,各地的自然环境不同,种植作物各异,农机需求差异很大。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加快梳理《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短板目录》,进一步明确产业急需、农民急用的丘陵农机名单,引导各部门、地方政府以及社会资源聚焦目录,进行攻关。农机是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补齐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的短板,提升这些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才能更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点击观看视频链接